为何古代战争投降时要举白旗?原来和秦始皇、
在影视剧里,我们常常看到交战一方投降时,会举起白旗。这个传统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很多人好奇为何是白旗,而不是黄旗或蓝旗呢?这要从古代的文化背景说起。
在古代,白色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受到喜爱。相反,白色在五行学说中被赋予了负面的象征意义。五行学说源自古老的甲骨文卜辞,它将世界划分为五大部分——中商、东土、南土、西土和北土。其中,西土与白虎相联系,白虎是刑天杀神,代表着秋季的萧杀之气。在古代,白色常常与死亡、凶兆相联系。比如,在亲人去世后,家属会穿上白色的孝服,设立白色灵堂,出殡时还会打白幡。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的中国地图上,秦国位于西方,按照五行学说,西方属白虎,被视为不吉利。为了化解这种不吉利的象征,秦始皇的祖先做出了一个决定——命令全国人民穿黑色衣服。他们认为黑色可以抵抗这种令人忌讳的“白色”。
于是,在秦朝的鼎盛时期,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几乎所有人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是如此。史料记载,“秦尚黑,为水德。”秦国统治者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呼吁全国人民崇尚黑色。他们认为自己是水德,而水德对应的颜色正是黑色。
随着秦国经济的发展,染料的种类逐渐增多,但最初人们学会织布后染料稀少,多为白色或泛黄色。穿黑衣成了身份的象征。随着秦国国力的强盛,统治者虚荣心膨胀,要求全民穿染有颜色的黑衣以彰显国威。然而公元前207年秦朝的衰败和刘邦的军队逼近咸阳时,子婴选择投降。为了表示诚意和遵循秦国的传统习俗,他选择与妻子和儿子用绳子绑缚自己,乘坐白马拉的车,身着白色装束投降。后来投降时举起白旗也成为了传统习俗之一。至于现代人对白色的喜爱则更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白色的象征意义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白色被赋予了高雅、和谐、正直、天真无邪等寓意这也使得白色成为婚纱的流行颜色选择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