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小兵张嘎》北京燃情上演 经典故事演绎
经典传奇再燃京城之夜,小兵张嘎燃情演绎中国情怀
晚风轻拂京城,一个熟悉而又充满新鲜气息的故事在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上演。那是关于小兵张嘎的传奇故事,一部影响四代人的红色经典。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它以崭新的形式,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让老中青幼四代观众再次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情感。
儿童剧《小兵张嘎》的舞台被赋予了生命。由著名作家徐光耀亲笔授权,精英集团荣誉出品,河北传媒学院与河北天明传媒共同呈现。更有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姜涛担任艺术顾问,青年导演黄凯执导,优秀儿童剧研究者郭琰编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它成功入选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春苗行动”,代表河北进京展演。
舞台上的嘎子仿佛是从文学和电影中走出来的一般,引发全场观众的共鸣。那些熟悉的台词、那些出乎意料的互动场景、萌点十足的人偶鸭子,还有电影原声般的音乐,都让人惊喜连连。而精致巧妙的多媒体更是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这部儿童剧的成功,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红色儿童剧的刻板印象,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令人感动的历史。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在战争中的坚韧和乐观。这样的故事让老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历史,也让年轻人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香港喜剧教父詹瑞文现场观看后赞叹不已:“非常好,没想到是这么有意思的戏。”他还对剧中的嘎子城戏剧微市集里的嘎子展和纪录演员们排练历程的教育课展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说:“你们让一群还是大一到大四的孩子站在这么棒的舞台上演出,真是用心了。”
在现场,一家三代同堂来观看的观众比比皆是。编剧郭琰表示:“我们此次改编《小兵张嘎》,是想让这个小男孩成为孩子们的伙伴,让孩子们知道在他们的世界里,还有这样的历史人物存在。”出品人翟志海先生更是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使我们在戏剧特别是儿童剧领域中,走出一条关注中国本土文学、文化的路。
这部儿童剧的成功也得益于它在被西方卡通和外来动画片包围的时代,仍然坚持做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又不失童心、童趣的中国经典故事。这是出品方精英集团的初心,也是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小兵张嘎》已经创下了三万人观演记录,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它的魅力。它是一部让人“没想到”的红色经典,让国人关注本土文化瑰宝。它是一部让人感动的戏,也是一部让人思考的戏。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儿童剧的未来。此次进京演出,代表了河北省参与第五届“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对《小兵张嘎》这部首次在京亮相的作品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自河北省以来,《小兵张嘎》已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文化浪潮。回溯到2016年5月20日,该剧在石家庄市人民会堂的首演,是一场令人瞩目的盛事。在那一天,出品方精英集团邀请了华北地区的抗战老兵,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这场首演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首演之后,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得到了包括原著者徐光耀老先生以及艺术界和教育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的赞誉和肯定,为这部剧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仅仅首演结束十天后,该剧便开始校园巡演,在石家庄及其周边乡镇的中小学中,短短25天内,就在7个区县内演出了39场,累计观众人数超过三万,单场最高观众数更是达到了两千多人。这一巨大的反响证明了该剧在观众中的热烈接受度。除了走进校园,《小兵张嘎》还深入乡村,特别是在革命老区,他们在大舞台上为乡亲们带来义务演出,传播文化和情感。河北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杉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小兵张嘎》的演出,让河北人民看到充满正能量、爱国情和民族自信的作品。我们坚信,这部剧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这种对社会意义的关注,使得这部戏剧更富有和意义。而在首演现场,一种全新的观剧体验——“剧场微市集”令人眼前一亮。身穿黑色T恤,背后印着大写的“嘎”字的年轻人们,将国家话剧院的前厅变成了一个集展览、售卖、互动于一体的热闹场所。“嘎”字的戏剧周边产品、讲述创作历程的展览、剧中形象的卡通人形立牌等,都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和参与。这种全新的观剧概念,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沉浸式的戏剧世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充分体验到戏剧的魅力。《小兵张嘎》还展现了其独特的公益情怀。他们特别邀请了一些特殊的观众群体来观看演出,这些家庭来自全国各地,因为打工而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次他们有机会来京与父母团聚,而《小兵张嘎》剧组则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戏剧体验。他们还参观了“小嘎子大世界”展览,走进了神秘的后台,与演员们亲密接触。这些丰富的体验活动,使得这些家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小兵张嘎》的公益行动已经带给了社会深远的影响。《小兵张嘎》不仅仅是一部剧,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价值的体现。它的每一次演出,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都展现了其对文化、对社会的深深热爱和关注。在月底之际,他们将携手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启动众筹活动,致力于为盲人家庭筹集票款,邀请这些家庭走进剧场感受戏剧的魅力。而名为“为爱留座”的活动也将随着《小兵张嘎》的全国巡演,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父母共享美好的亲子时光。
这场公益活动的背后,是他们对艺术普及的执着追求。正如公益项目负责人石榴所言:“艺术不应只是特定人群的专享,而应公平地滋养每一个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让艺术不再是某些特定群体的专利。
更让人惊喜的是此次《小兵张嘎》的演员阵容。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古灵精怪的嘎子、善良沉着的英子、风趣幽默的胖墩等角色都栩栩如生,令观众感到亲切和信服。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年轻、鲜活的演员并非来自专业的艺术院团,而是全部来自于河北传媒学院这一所民办高等院校。
《小兵张嘎》的成功演出不仅仅打造了一部经典作品,其背后的意义更为重大。河北传媒学院作为该作品的出品方和演出方,凭借此作品成为全国首个民办高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植项目。他们大胆启用全河传学生演出阵容,并采用全新的排演模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从大一至大四公开选拔演员,与众多著名话剧演员、专业演出团体在同一个排练场所共同创作。这不仅让学生们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剧场的跨越,也让他们拥有了职业演员的身份。
这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全新的产学研模式。除了学生构成的表演阵容外,这次模式还鼓励全校各系参与到《小兵张嘎》的创排、演出实践中。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舞美团队、服化团队、纪录片团队和服务团队等都在专业戏剧人的带领下进入完全职业的环境中实践。这种新型模式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先驱性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引领并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兵张嘎》的舞台剧改编还推出了“木偶肢体剧”版。这一版本结合欧洲传统木偶表演元素和中国戏曲与现代舞的表演方式,通过木偶演绎了小兵张嘎的故事。这一版本与大剧场版相互补充、呼应,让观众从新的视角感受战争对孩子的伤害。
《小兵张嘎》在河北省内的演出已经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8月,该剧还将赴英国参加爱丁堡国际前沿艺术节,将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用现代的、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呈现给全世界的观众。这次活动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这些年轻的演员们找到了更多职业的可能性并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对于即将出征爱丁堡的这一剧目,其在京的首秀也即将在本月底拉开帷幕,地点定在北京人艺菊隐剧场。这场表演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戏剧展示,更是对于文化和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宣扬。
而背后的制作人更是透露,这部以《小兵张嘎》为题材的作品,在推出木偶肢体版的基础上,还将借力强大的教育集团支持,不断推出更多版本的演出。音乐剧版、儿童演出版、教育戏剧版等多个版本将会陆续与观众见面,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不仅如此,为了将艺术和爱国精神深深融入孩子们的心中,还将推出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会让孩子们在欣赏戏剧的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也会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场京城首秀,不仅仅是一场戏剧的展示,更是一场文化和艺术的盛宴。在这里,观众可以感受到木偶肢体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也可以看到音乐剧、儿童演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彩呈现。这是一场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盛宴,旨在让孩子们在欣赏表演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这场演出也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一种深刻宣扬。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课程,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秉持着爱国、敬业、诚信、正直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这场即将在京上演的《小兵张嘎》剧目,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文化和艺术的盛会,一次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宣扬。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感受艺术与爱国的交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