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语言类节目 赵本山笑果仅存
贾小飞对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解读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初审现场却显得异常低调,大牌明星们似乎有意保持神秘,媒体对此也鲜有报道。与十年前媒体与保安斗智斗勇挖掘内幕,相声小品演员互相较劲的情景截然不同,如今的春晚准备阶段显得波澜不惊。
回顾历史,1983年的春晚舞台上,严顺开的《阿Q的自白》开启了小品这一艺术形式的崭露头角,与相声艺术并肩前行,甚至后来居上。时光流转,娱乐形式日新月异,但小品在春晚舞台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提及经典,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吃面条》以其纯粹的娱乐精神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牛群的“领导,冒号”针砭时弊,其言辞广为流传;赵丽蓉的唐山话与评剧才艺融合,给观众带来亲切温暖的体验;赵本山初次在春晚上的《相亲》,更是带来一股朴实的“土气”。这些演员当时的作品奠定了他们在春晚的地位,这些节目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声小品面临着诸多挑战。相声在被压缩、禁锢、变形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难以逗乐观众。陈佩斯朱时茂与春晚的官司,以及赵丽蓉的去世,使得小品界人才凋零。尽管赵本山仍在坚守春晚舞台,但创作的衰竭已显无疑。近年来,他以“续集”来掩饰创作上的困境,但仍然无法掩盖事实。
对于观众来说,春晚的联欢性质是不可或缺的。无趣的大联唱和缺乏新意的港台明星让人乏味,观众只能寄希望于语言类节目寻找乐趣。与时俱进的郭德纲对春晚不屑一顾,姜昆刘伟等老将又让春晚对其不屑,相声似乎已无法承担起“联欢”的重任。小品方面,赵本山虽仍是最大的“笑果”,但也难掩创作上的困境。
在这个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期待更多的喜剧新面孔和新鲜创意的涌现,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惊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春晚的初衷,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