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奶奶织200多件毛衣给山区娃
织就温暖的爱心——记“毛衣奶奶”陈蝶飞的故事
随着棒针的翻飞和指尖的穿梭,陈蝶飞婆婆用她的双手编织出爱的温暖。这位来自宁波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宏坚村的69岁老人,用五年的时光,织出了超过200件的“爱心毛衣”。
陈蝶飞,一个普通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织毛衣,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对远方孩子的深情关怀。
故事起源于一次住院经历。在2018年的一场肺癌手术后,陈蝶飞的身体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在休养期间,她得知贵州山区的小孩生活条件艰苦,缺乏衣物。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手艺,织一些毛衣寄给那些孩子。
她的手艺精湛,织出的毛衣既均匀又扎实。那一年,除了治疗的时间,她陆续织了54件毛衣。当这些温暖的衣物被送到孩子们手中时,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从那时起,陈蝶飞便下定决心,每年都要为孩子们织制一些毛衣。她的善举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甚至老伴儿也帮忙捻毛线、制作捻纱车。女儿则负责跟公益组织对接,将织好的衣物送到需要的地方。
五年时光,陈蝶飞用她的执着和热情,织出了201件毛衣、64双手套和132条围巾。她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邻里和更多人的赞扬和支持。
对于陈蝶飞来说,每织一件毛衣,就像是给孩子们送去一份温暖。她说:“我多织一件,就能多暖和一个小孩。”这份简单的愿望,支撑着她一次又一次地拿起针线。
如今,陈蝶飞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她的故事激励了更多人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前不久,她新编织的42件毛衣和其他爱心人士的捐赠一起,被送到了新疆、西藏以及布拖县特里木镇。镇专门寄来的感谢信,让她的付出得到了温暖的回馈。
陈蝶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如何用爱填满自己的生活,用坚持温暖他人的心。她的故事,也让我们相信,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