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被唐玄宗赶出宫 皆因两次出轨事件?
【重塑传奇】杨贵妃的宫闱波折与爱恨交织
寻常人被选进宫中成为妃子,一旦进入便难以再出。历史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关于一位妃子两次被逐出后宫却又两次荣耀回归,这就是杨贵妃的传奇经历。天宝年间,杨贵妃因情感纷争曾两度被送返娘家,却又奇迹般地重返后宫,更奠定了她在六宫之中的专宠地位,成就了一段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对杨玉环情有独钟,将其纳入后宫,封为贵妃,宠爱有加。一次宫廷宴饮中,唐玄宗醉心于美酒与贵妃的容颜,感慨万分地称她为“得宝子”,并谱写了赞美她的曲子。生活久长,任何伴侣间都可能产生摩擦。就在天宝五载,即玄宗册封杨贵妃后不久,他们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情感风波。
这次风波并非如传闻所述是因为梅妃的嫉妒。尽管存在关于梅妃与杨贵妃争斗的传说,但历史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据文献记载,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笔记小说,都没有关于梅妃的确切记载。所谓的梅妃故事最早出现在几百年后的文献中,很可能是虚构的文学形象。实际上,杨贵妃所嫉妒的恐怕并非某一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
唐玄宗为了追求更多的美人,设置了花鸟使这一职位,专门到民间搜寻美女充实后宫。这种举动无疑触动了杨贵妃的敏感神经。面对源源不断的后宫佳丽,杨贵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天防贼般的疲惫让她终于无法忍受,怒火中烧。
不论杨贵妃的嫉妒对象是谁,重要的是她发火了。这次怒火让玄宗也倍感不悦,但作为皇帝,他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想法与权力。杨贵妃的两次被逐出宫又回归的经历显示了她独特的魅力与智慧。她如何化解危机,重新赢得玄宗的心,成为了历史上一段引人入胜的传奇。这段传奇故事充满了情感纠葛、权力斗争与爱情挣扎,令人着迷。当年的武惠妃得宠于唐玄宗,其受宠程度甚至让玄宗有了三十个儿女。当杨贵妃进入宫廷后,情况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禁好奇,杨贵妃是如何处理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让玄宗在愤怒之下将她送回娘家呢?
实际上,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爱意与依赖。当杨贵妃被送走后,玄宗感到身边突然空荡荡的,那种孤独与寂寞再次袭来。原本以为送走杨贵妃后,自己可以随意宠爱其他美人,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趣和空虚。这种心情,就像当初武惠妃离世后他所经历的孤独一样。
杨家因为杨贵妃的离去而陷入混乱,而玄宗身边的人们也感到惶恐不安,生怕再惹怒皇帝。身边的宦官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哪个动作或哪句话惹来皇帝的怒斥。高力士作为老臣,深知玄宗的心意。他看出皇帝已经后悔了,只是碍于面子不愿表达出来。于是,高力士便想方设法为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和解铺路。
他建议玄宗将贵妃院的所有陈设、玩物以及御馔送到杨銛家,以探明玄宗的态度。玄宗正思念杨贵妃,自然欣然同意。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下令让禁军去接杨贵妃回来。唐朝虽实行宵禁制度,但玄宗为了接回心爱的妃子,不惜打破常规。
杨贵妃回宫后,她“伏地谢罪”,主动认错,给玄宗面子。玄宗看到这一幕,更加高兴,安慰她许久。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作为娘家人,也赶来祝贺。玄宗更是喜悦无比,不仅赏赐她们大量钱财,还提升了身边宦官的待遇。
此后,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更加深厚,后宫其他嫔妃则失去了竞争的机会。《资治通鉴》记载,“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这一变化让后宫的其他嫔妃感到失落和绝望,原本至少还有一丝得宠的希望,如今却彻底破灭。
整个故事充满了宫廷的恩怨情仇和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情意。在历史的传承中,这段故事成为了一段引人入胜的佳话,让人感叹宫廷生活的复杂与丰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杨贵妃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她专宠于玄宗皇帝,让后宫佳丽的希望如同泡影。那些刚刚被选入宫中,未曾见过皇帝尊容的美人,便被打发到各地行宫,一生再无出头之日。对于杨贵妃和玄宗皇帝而言,他们的感情似乎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即便有争吵,也只是他们感情的催化剂。
在这场看似平等的争执中,实则玄宗更离不开杨贵妃。他愿意放下皇帝的架子,舍得赏赐,甚至承认错误,只为博取杨贵妃的一笑。他们的感情深厚,让旁人羡慕又嫉妒。即便是这样深厚的感情,也有波折和挫折。
四年后的一个春天,即唐玄宗天宝九载二月,杨贵妃再次被送回娘家。这次的原因,《资治通鉴》仅简略地记录了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忤旨”,有两种主流说法。第一种认为,这次并非玄宗皇帝花心,而是杨贵妃出轨了。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偷偷吹起了玄宗大哥宁王的紫玉笛,被玄宗撞见。有人认为这是杨贵妃和宁王关系不一般的暗示。这种解释存在疑点。因为宁王李宪在天宝九载时已经去世十年了,杨贵妃怎么可能和一个死人产生感情呢?这是无法接受的。
另一种解释则指向杨贵妃的姐姐们。杨贵妃有三个美艳绝伦的姐姐,虽然命运多舛却都得到了玄宗皇帝的青睐。尤其是虢国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荡。她常常骑马出入宫廷,为玄宗皇帝所欣赏。有人猜测玄宗皇帝与虢国夫人之间的关系不一般。但这种说法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而且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虢国夫人在宫廷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影响。但事实上,整个天宝期间,杨贵妃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这也反证出虢国夫人和玄宗之间的清白。
那么,杨贵妃究竟是因为什么忤旨了呢?或许这就是宫闱密事的神秘性所在,真实原因可能永远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杨贵妃的过错比较大。从唐玄宗的态度来看,他的愤怒似乎难以平息。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揭示真相,但无论如何,杨贵妃和玄宗皇帝之间的故事永远都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玄宗皇帝上次将杨贵妃送出宫后,态度冷淡至极,杨家上下焦急万分。要知道,杨家富贵显赫,皆因贵妃庇佑。一旦贵妃失宠,整个家族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面对皇帝的怒火,娘家人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寻找说客。最终,杨家找到了吉温这位伶牙俐齿、心机深沉的户部郎中。吉温深知皇帝心理,他出面游说玄宗皇帝:“杨贵妃虽为女子,但见识有限,违逆圣心乃无心之失。陛下何忍让她在外受辱?”这一番话不仅将内外界限划清,更是触动玄宗的柔情。玄宗皇帝听闻此言,大为感动,立刻派宦官探视杨贵妃。
杨贵妃见到宦官,泪如雨下。她深知此次被送出宫,玄宗的愤怒非同小可。但当宦官到来,她知道玄宗仍在乎她。她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以此表达诚挚之情:“妾罪当死,陛下不杀之恩,铭记于心。今将永离宫廷,唯发乃父母所赐,愿以此荐诚。”在古代,头发被视为重要的身体部分,代表着对父母的感恩和忠诚。杨贵妃以此表达自己与玄宗之间的情感纽带。
玄宗皇帝看到杨贵妃的一缕青丝,所有的怨气、不满和矜持都烟消云散。他怎能舍得与心爱的贵妃诀别呢?于是,高力士出面调和,将杨贵妃接回宫中。这次风波后,两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性,从此更加恩爱。《资治通鉴》记载,玄宗对杨贵妃“宠待益深”。
《长恨歌传》中提到,天宝十年,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仰望星空,二人秘密立下了永生永世的誓言。虽然学者们对此有所质疑,认为玄宗去骊山是为了避寒而非避暑,但这个虚构的时刻却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共识:经过天宝九年的出宫风波,两人的感情更深了。这第二次出宫风波像第一次一样,以闹剧开始,以喜剧收场。
如何评价这两次出宫风波的意义呢?经过这两次风波的考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原本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伦丑剧的一部分,但现在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玄宗发现杨贵妃的单纯和独特性格,而杨贵妃也意识到玄宗作为皇帝的同时也是一个有正常感情的普通人。他们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皇帝与后妃之间的得宠与失宠,而是像平常夫妻一样会吵架、思念和努力和好。
除此之外,这两次出宫风波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与人性的交融。在封建皇权下,皇帝拥有绝对的主宰权力,但在这两次风波中,我们看到玄宗皇帝的感性一面和对杨贵妃的真切情感。这也说明在绝对权力之下,人性仍有其存在的空间,感情的力量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权力的运行轨迹。这种感情与权力的交融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穿越千年的红尘,我们往往忽视了历史恋情中人性的瑕疵,转而深深被其真挚的爱所打动。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身居高位者背后的真情实感与平常心。当我们提及杨玉环和李隆基的这段千古佳话时,除了美丽的爱情之外,其实还有那些复杂的人伦纷争和宫廷政治的纠葛。
因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使得古代中国社会的外戚问题始终如影随形。因为杨贵妃的宠爱,她的家族势力日益壮大。其中,虢国夫人的故事更是被史书记载得生动鲜活。这位杨贵妃的二姐行事霸道,只要她想要做的事情,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达成。有一次,她看中了长安城中的一块风水宝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原主人韦嗣立已经过世,但其后人仍居住于此。虢国夫人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指挥工匠闯入,将原主人赶出,甚至将房子夷为平地,宣称此地归她所有。这样的行事风格,无疑比强盗更为厉害。不仅欺压官僚,连公主也不放过。
开元九年的正月十五,杨家兄妹夜游长安城时,就曾与玄宗的女儿广平公主发生过冲突。在狭窄的西市门口,杨家的奴才竟然对公主动手,导致公主坠马受伤。即便公主向玄宗诉委屈,最终也只是行凶的奴才被打死,驸马被免官。杨家人因在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人们纷纷巴结他们,甚至开始在政治上产生影响。
因杨贵妃的专宠,唐玄宗的宫廷也日渐腐化。仅为了满足杨贵妃的穿着需求,就有七百名纺织和刺绣工人为其服务。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甚至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南方运送荔枝。这种奢侈的生活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劳和牺牲。正如诗中所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那红颜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我们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时,或许会更加理解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背后的无奈与挣扎。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情、权力、家族、政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我们不应仅仅看到表面的光鲜亮丽,更应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