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被攻打时,吴国为何无动于衷呢?
在公元263年8月的那一天,魏国的钟声响起,大将钟会率领18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蜀国发起了灭蜀战役的号角。这场战役,蜀国的将士们在英勇的抗争下,终究未能抵挡住魏国的铁蹄,使蜀国走向了灭亡。
对于这场战争的种种细节和背后的策略,我们暂且不做深入的探讨和评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疑惑。那就是在魏军攻蜀之际,与蜀国紧密相邻的吴国为何救援不力?他们的表现似乎过于反常了。
要知道,自从三国鼎立以来,由于魏国的过于强大,吴国和蜀国不得不联手共同应对威胁。那么,为何吴国对蜀国的灭亡选择坐视不理呢?难道吴国真的如此愚蠢到舍弃自己唯一的盟友吗?是吴军的能力不足还是他们另有打算?
深入查阅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在《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中找到答案。当魏国大军压境,蜀国向吴国发出紧急求援之时,吴国并未轻视此次形势的严重性。他们明白蜀国有灭国之危,因此毫不犹豫地紧急调派兵力进行救援。
为了救援蜀国,吴国制定了三个策略。大将军率大军进逼魏国南方重镇寿春,通过策略性布局以分散部分魏军的力量;派遣将军留平前往南郡商议,计划从永安方向入蜀进行救援;将军丁封、孙异则计划从汉水进军至汉中进行支援。
可以说,吴国在救援蜀国这件事上已经是倾尽全力。救援行动最终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事实上,吴国的救援部署刚刚完成,就传来了蜀主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令人震惊的是,蜀国居然只支撑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宣告灭亡。救援不力的责任并不在吴国,而是蜀汉自身的抵抗不力,他们投降的速度实在令人措手不及。
不得不承认的是,由魏军大将邓艾主导的奇袭成都迫降刘禅的行动,堪称三国战争乃至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邓艾的行动如此迅猛,连姜维大军都来不及回援,更别说远在东方的吴军了。这场战役的结果令人遗憾,但也令人深思。在这场历史的大潮中,有时即便是倾尽全力的救援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