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之前地位比刘邦高,他怎么甘愿做手下?
今日,奇闻奇网的小编带来一则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与各位共享。
提及萧何,众所周知,他是西汉的首任相国,被誉为千古贤相。但少有人知的是,尽管萧何在反秦之初便投身其中,其在反秦前的社会地位却远超刘邦。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得地位显赫的萧何愿意屈尊成为刘邦的下属呢?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原本,萧何并未打算与刘邦并肩作战,而是希望拉着老朋友刘邦一同为沛县出力。当时,各地纷纷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举起反秦大旗,沛县县令也心生此意。作为刘邦的挚友,萧何便向沛县县令提出了疑虑:作为秦的官吏,突然反秦,沛县的百姓和官吏会信服吗?
沛县县令询问萧何的解决办法。萧何建议,寻找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借助其力量来威慑沛县的官吏和百姓。沛县县令觉得此计可行,便派人与刘邦联络。
当樊哙领着刘邦抵达沛县城外时,沛县县令却突然反悔,不仅紧闭城门,还欲诛杀萧何、曹参等人。萧何无奈,只得与曹参先行出城,与刘邦会合。
面对紧闭的城门,刘邦并未强攻,而是选择了智取。他往城里送信,阐述天下大势,告诉城内的百姓,若跟随沛县县令抵抗诸侯,只有死路一条;若杀掉县令,响应诸侯,则能保全自身。百姓于是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进城后,许多沛县父老已打算拥立刘邦为新的县令。然而刘邦表示谦让,称自己能力有限。萧何、曹参等人表态,他们虽为文官,难以胜任带头人,且担心因带不好队伍而被秦廷追杀。在他们看来,刘邦是最合适的人选。
为何萧何、曹参要如此表态呢?二人皆为杰出的政治家,他们明白刘邦有能力却不直接表态,是想观察谁有意领导。他们不愿成为刘邦的对头,因此支持刘邦。
至于萧何是否真的不想成为带头人?也未必。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萧何并没有机会或把握成为带头人。若他站出来自荐,可能会遭到刘邦手下人的反对甚至遭到不测。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选择支持刘邦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