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土豆是从哪里传进来的?
马铃薯,又称土豆,作为全球第四大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薯条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尽管油炸薯条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但这并未能阻挡那些热爱薯条的人们。
回溯历史,土豆的起源地是南美的安地斯山区,特别是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的交界处。这里,8000多年前,南美印加人已经开始驯化种植土豆。土豆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各种恶劣环境和极端气候中生长,成为了印加人的主食。在南美印加人的心目中,土豆被视为神物,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恩赐。
古印加帝国将收获的土豆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供日常食用;一部分作为存粮,以备饥荒之年;还有一部分则作为祭品,献给神明。可以说,没有土豆,印加人根本无法生存。玉米在南美种植较少,而稻米和小麦更是无从谈起,是土豆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加人。
将土豆推广到全世界的并非征服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而是英国海盗。他们从智利的奇罗耶岛带回土豆,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期。起初,欧洲人并不食用土豆,因为他们认为生长在土里的食物不洁,甚至被视为连猪都不吃的食物。他们让奴隶食用土豆,使其成为奴隶的专属食物。当时,欧洲人并不知道发芽的土豆有毒,食用后会产生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其实是茄碱中毒。欧洲人将土豆与曼陀罗、颠茄归为“魔鬼植物”。
直到18世纪后期,欧洲爆发了几场大饥荒,欧洲人不得不考虑食用土豆。结果他们发现,这东西不仅好吃,而且炸成薯条更是美味。尤其是爱尔兰和德国人,对土豆的热爱更是无以复加。从此以后,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将土豆视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再也不是奴隶食物,更不是“魔鬼植物”了。
至于土豆何时传入中国,目前说法众多。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土豆先由欧洲人从南美带到欧洲,然后西班牙人带到菲律宾。17世纪时,福建商人在菲律宾与西班牙人进行贸易,再将土豆带回福建,之后由福建传播至东南沿海各省,最终遍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