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epeae模式怎么设置(详解epeae模式设置方法
无线存取桥接器(AP)作为无线访问节点,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能够提供无线工作站对有线局域网和从有线局域网对无线工作站的访问,实现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在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无线工作站,可以通过它进行相互通信,如同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根据AP的不同功用,WLAN可以根据用户网络环境的实际需求,实现多种组网方式。目前市场上的AP主要支持以下五种工作模式。
一、无线AP的五种工作模式
1. AP模式:在此模式下,无线设备作为无线客户端接入,其IP地址由路由器的DHCP分配。这是最常见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无线网卡接入等。
2. WDS模式(无线分布式系统):这种模式下,AP通过无线连接有线网络,所有AP在同一网络中,IP由路由器的DHCP分配。其中,WDS分为点对点桥接和点对多点桥接两种模式。点对点桥接用于连接两个有线局域网,而点对多点桥接则能将多个离散的有线网络连成一体。这两种模式下,AP均不支持无线客户端的接入。
3. WISP模式(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WISP允许无线设备通过无线连接对方的无线设备以访问互联网。其特点在于LAN口IP由WISP自身的DHCP分配,无需在对方路由器上设置自己的Mac地址。WISP还具有路由功能。
4. Repeater模式(无线中继器模式):在此模式下,无线信号由无线路由器提供,用于延伸无线信号覆盖,并允许无线客户端接入。IP地址同样由无线路由器的DHCP分配。
5. AP Client模式(AP客户端模式):在此模式下,AP Client端的用户以有线方式接入,IP由路由器的DHCP分配,用于将有线网络通过无线方式接入。
二、五种工作模式的应用场景
1. AP模式适用于已有有线网络但需要增加无线接入点的场景,可实现无线与有线网络的互访。
2. WDS模式适用于需要将两个或多个有线局域网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的场景,如分散的办公场所或临时组网环境。
3. WISP模式适用于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已有无线网络以访问互联网的场景,适用于无法布线或布线成本较高的环境。
4. Repeater模式适用于扩展现有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场景,可以解决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
5. AP Client模式适用于将有线网络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的场景,例如在一些公共场所通过有线接入网络但需要通过无线分享给多个设备的情况。
AP作为WLAN的核心设备,其工作模式多样且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的组网需求。无论是家庭、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AP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中继器(Repeater)模式及其运用
中继器模式,犹如信号的传递使者,能够实现对无线信号的延伸和放大,从而极大地扩展了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这一模式特别适用于场地开阔、有线铺设困难的环境。在这一模式下,无线客户端可以顺利接入,实现了无线设备间的无缝连接。
在无线局域网领域,AP的无线中继方式通过MAC地址实现设备间的互联。当两个局域网络间的距离超出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传输极限,或在存在干扰的障碍物环境下,无线中继方案便大显身手。
无线客户端(Client)模式则是一种通过MAC地址连接各设备的方式。在此模式下,设备通过LAN口连接到有线网络的以太网接口,此时该设备可视为无线网卡使用。使用此模式时,用户需通过有线网络连接到设备,因为该模式下设备扮演的是无线网卡的角色。为确保网络畅通,需确保设备设置的网络参数与使用的网络处于同一网段。
在遇到布线难题时,如无法将ADSL MODEM和无线设备放置到理想位置,而又不想拉网线时,W300A的基础结构模式便派上了用场。在此模式下,设备可当作无线网卡使用,轻松连接无线AP或无线网络,满足用户需求。
无线AP网络组网方式主要包括两种:Ad-hoc模式与Infrastructure模式。
Ad-hoc模式,即点对点无线网络,无需有线基础设施支持。在此网络中,节点全部由移动主机构成,通过多张无线网卡自由组网实现通信。要建立此模式的网络,需完成几个步骤:为电脑安装无线网卡并配置网络参数;设定无线网卡的工作模式为Ad-hoc模式,并配置互连网卡的SSID、频段、加密方式、密钥和连接速率。
而Infrastructure模式,即集中控制式网络,整合了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架构。在此模式下,无线网卡通过与无线AP进行无线连接,再经由无线AP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这种模式还可细分为两种: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以及无线AP与无线网卡模式。
对于“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无线路由器相当于一个集成了路由功能的无线AP,用于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连接。而另一种“无线AP加无线网卡”模式则根据具体需求和设备来确定无线AP的设置以及它与无线网卡或有线网卡的连接方式。我们的501G无线AP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包括AP模式、AP client模式、repeater模式、Bridge(Point to Point)模式和Bridge(Point to Multi-Point)模式。其中,AP模式是该无线AP的基本工作模式,用于构建以无线AP为中心的集中控制式网络。
在AP模式下,无线AP既可以与无线网卡建立无线连接,也可以通过网线与有线网卡建立有线连接。该模式下,501G的一个LAN口通常用于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而不是直接接电脑。用户可以通过该口连接前端的路由器或交换机。在进行501G设置时,用户需要关注网络工作的频段选择,避免与周围其他网络使用相同频率段造成干扰。
选择501G工作模式,我们的设备支持802.11b的11Mbps带宽和802.1 1g的54Mbps带宽(兼容802.11b模式)。在开启无线功能时,只需避免选择“关闭无线功能”选项即可。选择“Access Point”模式后,设置好SSID号,确保无线网卡上设置的SSID号与无线AP上的设置相匹配,以保障顺利接入网络。
接下来,我们AP客户端模式。在此模式下,设备既可以通过有线方式接入网络,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接在无线AP下的电脑只能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无法以无线方式与AP进行连接。当我们的501G与无线路由器建立无线连接时,其设置如图所示。在客户端模式下,设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接入前端无线路由器:一种是通过设置与无线路由器相同的SSID号,另一种则是通过在“AP的MAC地址”处填写无线路由器的LAN口MAC地址来建立连接。
我们还可以开启WDS功能。如果开启,将使用4地址包格式与AP通信;否则使用3地址包格式,这主要考虑到与前端无线路由器的兼容性。通过指定SSID来选择AP,以及在“AP的MAC地址”处指定MAC地址来接入AP。值得注意的是,我公司的无线路由器都支持WDS,所以在WA501G上,无论是否关闭WDS,都可以实现连接。
当工作在AP客户端模式下的无线AP与其他的无线AP建立连接时,连接的无线AP可以是AP模式,也可以是中继了前端信号的中继模式。如果前端AP设置为中继模式,它没有SSID号。设置为AP客户端的无线AP要通过填写前端AP的MAC地址来建立连接。
还有Bridge(点对点)模式、Bridge(点对多点)模式、以及repeater模式等。在无线网桥模式下,无线AP既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无线网卡连接,也可以通过其LAN口有线连接电脑。两个AP通常都设置为桥接模式进行对连,其效果相当于通过网线连接两者的LAN口。在Bridge(点对多点)模式下,一个无线AP最多可以与四个设置成桥接模式的AP配合使用,组建点对多点的无线网络。它也可以开启AP功能。在无线中继模式下,无线AP起到放大和重新发送信号的作用,它可以与设置为AP模式的无线AP连接并对信号进行中继。中继模式的无线AP还可以与同样设置为中继模式的无线AP进行连接,以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无线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实现更广泛的网络覆盖,常常需要设置多个无线AP。当B和D两台设备需要通信而B的信号无法直接到达D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无线AP来实现中继通信。将B设置为AP模式,C作为B的中继,再将D设置为C的中继,从而确保B和D之间的顺畅通信。设置过程非常简单,只需在C的‘AP的MAC地址’栏内填入B的MAC地址即可。
为了进一步实现无缝漫游,我们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更多特性。无线漫游是指用户可以在不同无线AP之间自由切换,而无需每次都重新连接网络。这一功能使得无线网络更为便捷,用户可以在整个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而无线网卡会自动选择信号最强的AP进行通信,保持网络连接的连续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无缝漫游,我们需要为每个无线AP分配IP地址,并确保这些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所有无线AP都应设置为AP模式,且所设置的SSID必须相同。如果设置了加密,那么所有无线AP的加密方式和密钥也必须一致。为了确保网络性能和效率,应避免使用信号重叠的信道。在802.11b协议中,共有11个信道,其中只有信道1、6、11是不重叠的,因此在无缝漫游时最好使用这三个信道。
为了实现简单的无线漫游,只需确保漫游区域的无线AP有重合的覆盖范围,并且它们的SSID和加密方式一致即可。无线网络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术语需要了解。例如,“SSID”是服务集标识符,用于标识无线设备在无线网络中的名称。而“MBSSID AP隔离”则是一种基于无线MAC地址的访问控制功能,启用此功能后,连接到同一SSID的无线客户端之间将不能互相访问。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和配置无线网络至关重要。
在配置网络模式时,我们可以选择11b模式、11g模式、11b/g模式或11b/g/n模式。这些模式允许不同速率的无线客户端接入AP,并提供了自适应的连接速率。了解这些网络模式对于优化无线网络性能和确保顺畅的通信非常有帮助。
在无线网络的世界中,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一种名为AP隔离的功能应运而生。这一功能基于SSID的访问控制,旨在阻止连接到主SSID和次SSID的无线客户端之间的互相访问。想象一下,当你的设备通过无线网卡连接到AP1时,而另一台设备连接到AP2,启用AP隔离后,两者就像被隔在了不同的世界,无法互通有无。这无疑为我们的无线网络增添了一层坚实的保护。
如果你想实现更为全面的通讯隔离功能,确保连接在AP上的所有无线客户端都受到保护,那么请毫不犹豫地启用MBSSID AP隔离以及AP隔离功能。这将为你的无线网络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BSSID无线AP的MAC地址。它是无线网络的身份标识,犹如我们的身份证一样重要。信道则是确定无线网络工作有效性的关键,你可以选择从1到13的任何一个信道,或者选择自动选择,让网络自动选择最佳通道。
为了提升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扩展信道应运而生。在使用11n模式时,扩展信道能够极大地增加数据吞吐量,使无线网络传输更快更稳定。
安全设置是无线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里,你可以为AP网络设置无线安全,加密方式和加密算法的选择关乎到你数据的安全性。从WEP、WPA-PSK到WPA-PSK2,从WEP、TKIP到AES,你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加密方式。
WEP加密设置项十分灵活,你可以设置ASCII码或十六进制两种格式的WEP密钥。默认密钥功能允许你从预先设置好的4组密钥中自由选择其一作为当前有效密钥。
对于TKIP和AES加密设置,你需要输入想使用的加密字符串,密钥字符数需在8到63个ASCII码字符之间。
你还需要填写AP MAC地址,即要连接远端设备的MAC地址。不知道MAC地址?没问题,你可以通过扫描来获得并进行拷贝,或者手工填写。开启扫描功能可以轻松获取远端AP MAC地址。设置完成后,只需点击“保存”,AP将自动重启,新的设置就会生效。
让我们聊聊WPS。这是一种无线保护设置,支持PIN模式和PBC模式。PIN模式很简单,只需在路由器上查到PIN码,用户端输入后即可安全使用。PBC模式则更为便捷,客户端开启PBC后,只需按路由器上的PBC按钮,就会自动识别。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设置,你的无线网络将变得更加安全、稳定,为你的数字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