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的起源,自古以来便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在唐朝,欧詹曾这样解释: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八月又是秋季的中点,而十五又恰是八月的月半,因此得名中秋节。这一节日在民间被亲切地称为八月节。
回溯其历史,早在汉代,我国便有了“秋节”的习俗,但当时并非在八月十五庆祝,而是在立秋之日。到了宋朝,关于中秋节的记载逐渐丰富起来,它成为了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韦庄在《送李秀才归荆溪》一诗中,便描绘了八月仲秋之月圆的美景。
谈及中秋节,不得不提潮州的文化与传统。潮州人在这一天有用芋头祭祖的习俗。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深刻的历史:元朝时期,蒙古人实行了种族歧视政策,南宋景炎二年,元兵攻打潮州城,久攻不下。后因元将唆都的残忍行径,潮州人民对元兵充满了仇恨。因潮州方言中“芋头”与“胡头”同音,且形状相似,于是潮州人在祭祖时便用芋头代替胡人之头,以此铭记那段血泪历史,并告诫子孙后代不忘历史欠债。
傍晚时分,孩子们则跑到旷野玩起“烧瓦窑”的游戏。这个游戏据说源于朱元璋举义兵杀的故事。在元末民不聊生的时期,朱元璋在中秋夜燃起熊熊篝火,聚集饥民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
潮州人的拜月、赏月活动在月亮升起时进行,民间称之为拜月娘。家家户户在天井设置香案,供品丰富多样,如月饼、朥饼以及各种水果。他们焚香点烛,望月祷祝,祈求“阿娘”保佑全家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朥饼与月饼并非同一物。月饼直径二、三十厘米不等,厚度一厘米,用食用红色素写上各种祝福的话语。如今,一些所谓的专家混淆了两者,使得年轻人产生了误解。
中秋节,这一蕴含着丰富文化与历史的节日,让我们在赏月、拜月的也铭记了祖先的智慧与坚韧。在这个团圆的时刻,愿我们共同祈愿家人平安、祖国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