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航天器数据测量星际介质有
在太空探索的壮丽旅程中,人类制造的航天器无疑是宇宙中最耀眼的探索者。在这之中,两个旅行者号航天器尤为独特,因为它们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进入星际空间的航天器。长达30多年的漫长旅程,让它们得以穿越冥王星轨道,跨越太阳影响力所及的最后边界,最终进入那片被称为星际空间的神秘区域。
这片广袤无垠的星际空间,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遗迹,包含着来自数亿恒星的粒子。而关于这片星际空间的探索,最近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其特性的秘密。这项研究依赖于美国宇航局“新地平线”号航天器收集的数据,尤其是关于星际介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厚度的考察。
新的数据令人震惊,显示星际介质中的氢原子数量比一些早期研究预测的要高出40%。这些发现与其他测量结果相结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星际空间图景。太阳周围存在一个被称为日光层的磁区,它像一道屏障一样保护着我们的星球,使我们在高磁区周围漂浮时免受辐射和星际气体的侵袭。
日光层虽然能够排斥带电粒子,但却允许大约一半的局部中性星际气体通过。科学家们将其比作在浓雾中奔跑和取水,形象地描绘了这个过程的场景。当这些星际气体在日光层内移动时,它们会受到阳光和太阳风粒子的撞击,导致电子损失并转化为带正电的“拾取离子”。
尽管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拾取离子”仍然保留了星际介质的特性。NASA并未直接观测到星际原子,但通过观测“新视野”号上的拾取离子,我们可以间接了解星际介质的性质。自2006年开始在太空工作的新视野号,与冥王星会合已有五年之久,期间拍摄到了这颗矮行星的首张特写照片。值得一提的是,该航天器上还搭载了一个名为SWAP的仪器,用于探测拾取离子并区分它们与正常太阳风的不同。SWAP仪器所探测到的拾取离子的数量为我们揭示了星际介质中雾的厚度。在深邃的宇宙中,“新地平线”号航天器的探索成果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让人类对于未知的星际空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想象。